:::

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道路

主旨 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道路
發佈單位 工務科 聯絡人 王妤玲
聯絡單位 工務科 連絡電話 86871266#5518
區域 淡水區 類型 道路
狀態 辦理中案件
相關連結
計畫緣起
新北市淡水地區與臺北市間廊帶公路運輸僅台2線幹道,因此在通勤尖峰、假日或發生交通事故時,常常車陣壅塞綿延數公里,為淡水、北海岸地區交通瓶頸路段,除區域聯外運輸效能不彰外,嚴重影響當地民眾生活機能及沿線住商環境,甚或影響地區緊急救難、就醫等,為此在民國85年時,交通部公路局(時稱:公路總局)啟動規劃「淡水河北側沿河快速道路 (淡水外環道至台北市洲美快速道路)」,希望能解決台2線交通問題,但於民國89年經環評審查,因為工程龐大且環評認定會影響紅樹林生態、衝擊生態景觀等問題,所以最終決議淡北快速道路不應該開發。
 
 為紓解淡水(臺2線竹圍路段)尖峰時間和假日嚴重塞車問題,新北市政府重新規劃「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道路」,沿淡水河右岸紅樹林至竹圍路段,興闢平面道路,並主動於98年函送環境影響說明書報請行政院環保署審查,並於100年6月審查有條件通過,隨即於101年8月辦理工程動工,惟高等法院於102年9月4日判決徹銷一階環評,於103年12月25日作出「上訴駁回」判決,新北市政府隨即辦理二階環評程序。經過範疇界定、環境調查、現場勘查作業並辦理公聽會後,歷經環保署於107年8月23日、12月18日、107年7月25日及108年9月25日共4次專案小組及108年3月13日、5月8日及109年1月15日共2次環評大會及1次延續會議審查,終作成「建議通過環境影響評估」之結論。
 
 行政院已於111年8月9日經同意核定新北市政府提出的公共建設計畫,並已於111年11月通過工程會基本設計階段經費審議,歷經111年12月26日、112年4月25日、112年6月28日三度招標,終於在112年7月25日決標予最有利標廠商「榮工工程股份有限公司」。行政院於113年1月17日核定修正計畫,由中央補助58.02億元,工程也在113年1月開工,預計118年6月完工通車。

 
工程簡介

本計畫路線北起臺2線/臺2乙線交會點附近(即淡金路與中正東路交叉口),南接臺北市北投區大度路,路線全長5.45公里、雙向各2車道,所需經費約103.99億元。

淡北道路採以外環道路方式興闢,解決淡水(竹圍到紅樹林路段)前後路廊車道數不平衡問題,促使穿越性與地區性車輛分流,同時建構人本環境及大眾運輸發展的空間。

此外,在臺北市重要路口採用立體化方式,以中央北路地下車行箱涵及立德路高架橋分流通過性車流,優化交通運轉效率。完工後的淡北道路與臺北市「福國路延伸工程」串聯形成快捷路廊,有效紓解往來雙北的交通壅塞情形。

影音

ㄊㄨ
地圖
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道路
王妤玲
86871266#5518
辦理中案件
新北市淡水地區與臺北市間廊帶公路運輸僅台2線幹道,因此在通勤尖峰、假日或發生交通事故時,常常車陣壅塞綿延數公里,為淡水、北海岸地區交通瓶頸路段,除區域聯外運輸效能不彰外,嚴重影響當地民眾生活機能及沿線住商環境,甚或影響地區緊急救難、就醫等,為此在民國85年時,交通部公路局(時稱:公路總局)啟動規劃「淡水河北側沿河快速道路 (淡水外環道至台北市洲美快速道路)」,希望能解決台2線交通問題,但於民國89年經環評審查,因為工程龐大且環評認定會影響紅樹林生態、衝擊生態景觀等問題,所以最終決議淡北快速道路不應該開發。
 
 為紓解淡水(臺2線竹圍路段)尖峰時間和假日嚴重塞車問題,新北市政府重新規劃「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道路」,沿淡水河右岸紅樹林至竹圍路段,興闢平面道路,並主動於98年函送環境影響說明書報請行政院環保署審查,並於100年6月審查有條件通過,隨即於101年8月辦理工程動工,惟高等法院於102年9月4日判決徹銷一階環評,於103年12月25日作出「上訴駁回」判決,新北市政府隨即辦理二階環評程序。經過範疇界定、環境調查、現場勘查作業並辦理公聽會後,歷經環保署於107年8月23日、12月18日、107年7月25日及108年9月25日共4次專案小組及108年3月13日、5月8日及109年1月15日共2次環評大會及1次延續會議審查,終作成「建議通過環境影響評估」之結論。
 
 行政院已於111年8月9日經同意核定新北市政府提出的公共建設計畫,並已於111年11月通過工程會基本設計階段經費審議,歷經111年12月26日、112年4月25日、112年6月28日三度招標,終於在112年7月25日決標予最有利標廠商「榮工工程股份有限公司」。行政院於113年1月17日核定修正計畫,由中央補助58.02億元,工程也在113年1月開工,預計118年6月完工通車。

 

本計畫路線北起臺2線/臺2乙線交會點附近(即淡金路與中正東路交叉口),南接臺北市北投區大度路,路線全長5.45公里、雙向各2車道,所需經費約103.99億元。

淡北道路採以外環道路方式興闢,解決淡水(竹圍到紅樹林路段)前後路廊車道數不平衡問題,促使穿越性與地區性車輛分流,同時建構人本環境及大眾運輸發展的空間。

此外,在臺北市重要路口採用立體化方式,以中央北路地下車行箱涵及立德路高架橋分流通過性車流,優化交通運轉效率。完工後的淡北道路與臺北市「福國路延伸工程」串聯形成快捷路廊,有效紓解往來雙北的交通壅塞情形。